近日万无优配,新华网、新京报等多家媒体都报道了“绿领”相关内容。其中不乏“绿领”人才成新宠,“双碳”领域人才需求近百万人等信息。
那到底什么是“绿领”?又究竟包含哪些职业?
“绿领”是啥?人们根据工作特点进行了相关分类,世界上现在主要有蓝领、白领、灰领、金领、粉领。
蓝领:一般是靠体力技能工作的劳动者。
白领:是靠脑力专业知识工作的办公室职员万无优配。
灰领:兼具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的人才。
金领:是社会精英高度集中的阶层。美国《财富》杂志这样定义金领:受过良好教育,有一定工作经验、经营策划能力、专业技能和一定社会关系资源。
粉领:主要指从事文秘、行政、教育、护理、销售、服务等工作的女性职员,强调职业类型与性别特征的结合。
展开剩余74%而我们今天要说的绿领,是最近才新兴的职业类型。
伴随着绿色经济的大潮在全球涌动万无优配,一个全新的职业阶层“绿领”正悄然兴起。“绿领”一词最早由美国佛蒙特法学院教授帕特里克·赫弗南提出。在2007年,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牵头发起绿色就业倡议,对绿色经济的兴起及对就业的影响展开了首次全面研究。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,“绿领”阶层指的是从事农业、制造业、研发、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劳动者。
换句话说在“环保、低碳、循环”特征的职业活动中,将部分社会认知度较高、具有显著绿色特征的职业标示为绿色职业。简称“绿领”
2024年7月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19个新职业中,绿色职业占据三席,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就是其中之一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年发布的新职业、新工种中,也包括风电场叶片维修工、氢燃料电池测试员等“绿色”新工种。
人才缺口大,复合型能力要求高近年来,我国已明确提出“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,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”的“双碳”目标。换句话说,“双碳”是国家战略方向,而“绿领”是实现这一方向的生力军和人才载体。
根据报道,“双碳”领域的人才需求近百万人,但目前相关从业者仅十万人左右。除了技术人才缺口大,“双碳”领域对于管理、咨询等岗位的人才需求也十分迫切。人才缺口近百万但高薪背后是复合型能力的较量。
随便打开招聘软件搜索“双碳”就能发现,“双碳”领域的岗位两极分化十分严重,一方面顶级的“双碳”人才,百万年薪,而普通的碳管理、碳核查,月薪仅有几千元。
而且“双碳”岗位对人才需求一般也更倾向于复合型人才上,需要一岗多能,绝大数高薪岗位有工作年限要求,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,也需要具备数据分析、项目管理和沟通能力等不同的素质要求。这证明“高薪”拿起来并不容易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也很简单,国家“双碳”刚刚起步,整体的行业标准,行业规则也未能明确,很多企业也都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。
高校行动——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教育部于2021 年 7 月底发布《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》其中提到:利用 3—5 年时间,在高校系统布局建设一批碳中和领域科技创新平台,汇聚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;通过 5—10 年的持续支持和建设,若干高校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碳中和相关学科和专业。主要举措中提到,推进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和示范性能源学院建设,加强与人工智能、互联网、量子科技等前沿方向深度融合,推动碳中和相关交叉学科与专业建设。
今年,“碳中和科学与工程”专业首次被列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,并在北京师范大学、北京科技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3所高校率先获批设立。
总结“绿领”正成为绿色发展的关键力量。在“双碳”目标推动下,储能运维、碳管理等绿色职业不断涌现,人才需求激增,但百万缺口与薪资两极分化并存。未来,“绿领”的发展需个人提升综合能力万无优配,也需政府、企业与教育机构协同,完善标准、规范市场。只有多方合力,才能让绿色职业既有“含金量”也有“含绿量”,真正实现生态效益与个人发展的双赢。
发布于:江苏省顶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